当前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动态

二十四节气 之 小寒养生

    小寒是一年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。小寒时,太阳运行到黄经285度,时值公历1月6日 左右(1月5日~7日)。小寒之后,我国气候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时段。俗话说,冷气积久而寒。此时,天气寒冷,大冷还未到达极点,所以称为小寒。下面,小编为大家介绍一下小寒节气的养生之道。

    寒为冬季的主气,中医认为寒为阴邪,易伤人体阳气,寒主收引凝滞。小寒养生的基本原则是《黄帝内经》中的那一句格言:“春夏养阳,秋冬养阴。”冬日万物敛藏,养生就该顺应自然界收藏之势,收藏阴精,使精气内聚,以润五脏。冬季时节,肾的机能强健,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。所以冬日养生很重要的一点就是“养肾防寒”。

    小寒节气养生之道一:

    按照传统中医理论,滋补分为四类,即补气、补血、补阴、补阳。

    1、补气:主要针对气虚体质

    如动后冒虚汗、精神疲乏等,宜食用红参、红枣、白术、北芪、淮山和五味子等。

    2、补血:主要针对血虚体质

    如头昏眼花、心悸失眠、面色萎黄、嘴唇苍白、妇人月经量少且色淡等,宜食用当归、熟地、白芍、阿胶和首乌等。

    3、补阴:针对阴虚体质

    如夜间盗汗、午后低热、两颊潮红、手足心热、妇人白带增多等体征,宜食用冬虫夏草、白参、沙参、天冬、鳖甲、龟板、白木耳等。

    4、补阳:针对阳虚体质

    如手足冰凉、怕冷、腰酸、性机能低下等体征,可选用鹿茸、杜仲、肉苁蓉、巴戟等。阴虚阳盛的体质更宜选用冬虫夏草、石斛、沙参、玉竹、芡实之类,配五肉禽煲、炖汤水进补。

    小寒节气养生之道二:

    小寒养生要注意运动、保暖、饮食减甘增苦。

    1、动一动

    民谚有言:“冬天动一动,少闹一场病;冬到懒一懒,多喝药一碗。”这说明了冬季锻炼的重要性。在这干冷的日子里,宜在日出之后多进行户外运动,如清晨慢跑、跳绳、踢毽等。还要在精神上宜静神少虑、畅达乐观,不为琐事劳神,心态平和,增添乐趣。

    2、保暖一定要做好,尤其是老年人

    在此节气里,患心脏病和高血压病的人往往会病情加重,患“中风”者增多。中医认为:人体内的血液,得温则易于流动,得寒就容易停滞,所谓“血遇寒则凝”,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天气寒冷,则关节痛、颈椎病甚至是心脑血管疾病都容易发病。保暖是第一要务,尤其是对肩颈部、脚部等易受凉的部位要倍加呵护。对于老人家,则在保暖的同时还要注意通风,密切防范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。

    3、饮食应减甘增苦

    小寒因处隆冬,土气旺,肾气弱,因此,饮食方面宜减甘增苦,补心助肺,调理肾脏。所谓“三九补一冬”,但小寒时切记不可大补。在饮食上可多吃羊肉、牛肉、芝麻、核桃、杏仁、瓜子、花生、棒子、松子、葡萄干等,也可结合药膳进行调补。